- A+
所屬分類:24節氣
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。進入秋季,意味著降水、濕度等,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,趨于下降或減少;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,立秋還在暑熱時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個節氣(處暑)才出暑,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。所謂“熱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說,立秋后還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熱天氣。
立秋是什么意思
立秋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,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,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涼來。立秋時,北斗指向西南。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,秋高氣爽,月明風清。此后,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。
立秋物候現象
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:一候涼風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蟬鳴。
意思是說立秋過后,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熱風。接著,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,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。
立秋詩詞
《立秋前一日覽鏡》
唐 李益
萬事銷身外,生涯在鏡中。
惟將兩鬢雪,明日對秋風。
《立秋》
南宋 劉翰
乳鴉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涼一扇風。
睡起秋聲無覓處,滿階梧桐月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