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夏至意味著炎熱將至。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°時即為夏至,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。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(或22日)開始,至7月7日(或8日)結束。
夏至,又稱“夏節”、“夏至節”。古時夏至日,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。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,日照充足,作物生長很快,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。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,有“夏至雨點值千金”之說。
夏至的飲食習俗
吃涼面條
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,黃縣(今龍口市)一帶則煮新麥粒吃,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,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,既吃了麥粒,又是一種游戲,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。
伏日。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,第四庚日為中伏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,總稱伏日。伏日人們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謂之“苦夏”,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“苦夏”,入伏的早晨吃雞蛋,不吃別的食物。
食狗肉
廣東流行“夏至狗,沒啶走(無處藏身)?!碑數亓鱾髦@樣一種說法,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,抵御瘟疫等?!俺粤讼闹凉?,西風繞道走”,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,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,少感冒,身體好。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,成就了“夏至狗肉”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。
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,陽江地區尤甚。而據有關資料記載,夏至殺狗補身,相傳源于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,六月酷熱,疫癘流行。秦德公便按“狗為陽畜,能辟不祥”之說,命令臣民殺狗避邪,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。
吃餛飩
餛飩,古人稱其形“有如雞卵,頗似天地渾沌之象”,而“餛飩”又與“渾沌”諧音。盤古開天,渾沌初分,吃了餛飩可得聰明?!跋闹脸责Q飩,熱天不疰夏?!毕闹脸责Q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。
史載,宋代宮廷中,每適夏至,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,供帝后妃嬪食用。其實,宋代宮廷不光是夏至這個節令吃餛飩,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個節氣亦均吃餛飩,故宋代宮廷便有一道“二十四節氣餛飩”的著名面點,南宋高宗尤嗜食餛飩。
夏至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
1、少喝飲料多喝水
汽水、果汁、可樂等冰凍飲料中成為夏天受歡迎的飲品。這些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,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,影響消化和食欲,如大量飲用,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,影響腎功能。而且過多攝入糖分會增加人體熱量,使人肥胖。
2、晨練注意時間
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,空氣并不清新,不利于健身。據專家研究,在夏季早晨6時前,空氣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擴散,是污染的高峰期。太早晨練易患感冒,引發關節疼痛、胃痛等病癥。故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于6時。
3、少吃冷藏西瓜
有些人認為冷藏西瓜更消暑,但其實食用冷藏的西瓜時,口腔內的唾液腺、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刺激而處于麻痹狀態,使人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,而且還會傷及脾胃。
4、不是所有水果都降火
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,適量食用有益健康,但對于去火,有些水果則可能“火上澆油”。例如: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,但桃子性溫,對于實熱體質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、舌苔黃、口干、咽喉疼痛等癥狀,不但不能去火,還可能加重病情。